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环境污染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凸显。
从国际竞争形势来看,部分发达国家由于农业科技水平高等因素,导致中国的农产品和农业发展水平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要想在国内国际双重压力下保障农业稳步发展,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鉴于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的异质性,中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客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测度省域尺度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研究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发展理念上,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地施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自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国内学者结合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两条研究分流。第一条研究分流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建构,主要包括内涵解析、困境分析、路径构建等研究内容。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衍生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基于该战略要求,多数学者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有学者将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同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综合两者界定,本文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性与高效益性发展的模式。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现有文献剖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如产业结构失衡与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与农业科技赋能不足、农户规模小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
为破除上述现实困境,较多学者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如以数字技术助推产业深度融合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综上,学术界从形而上的角度建构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石,成为后续定量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基于理论指导构建路径多属于宏观方略层面,还需进一步细化进而落地,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因此基于“方略——策略”视角,构建具有区域异质性的策略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
第二条研究分流则关注实证研究,形成了“水平测度 空间演化”与“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两种研究范式。水平测度的前提是构建指标体系,既有文献多是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这也是本文遵循的构建理念。
总体而言,水平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熵值法。但第一种方法无法反映某些评价指标所具有的突出影响,第二种方法则弱化了指标的可比性,而promethee方法可避免上述缺点,既可实现指标突出影响的反映,又能完成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纵横比,且该方法已广泛运用于金融、管理、旅游等领域,本文将借助该方法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对于第一种范式中的空间演化分析,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此方法有利于判断空间单元的聚集性与异质性,进而明确发展水平的跃迁;然而既有文献较少借助标准差椭圆法来可视化空间重心转移轨迹和空间集聚轴动态演化,并预测农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演变趋势,可见采用该方法有助于提升对策建议的前瞻性。
对于第二种范式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现有研究基于全国层面探究共性的影响因素,而忽略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如姬志恒基于全国2005—2018年的数据,发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受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借助标准差椭圆厘清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重心等演化轨迹与基于面板tobit模型厘清不同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关键核心问题。该问题的解锁,亦有助于提升对策建议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既有研究建构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且形成了不同范式的实证研究,但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多以线性加权法和熵权topsis法为主,存在无法反映某些评价指标所具有的突出影响的问题,且数据间可比性较弱,影响测度结果的精确性;
二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化特征注重空间单元俱乐部趋同或空间单元分异的研究,而缺少空间集聚轴或空间重心演化分析;三是相关研究仅关注到全国层面影响因素的共性,而缺乏对不同区域层面影响因素差异性的探究。
可见,上述不足均阻碍了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因此,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promethee法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精确测量和时序分析,进而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及tobit面板模型剖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轨迹与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最终为中国及三大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