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技术|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皇冠现金官网

皇冠现金官网-皇冠直营现金网官方网
当前位置:皇冠现金官网-皇冠直营现金网官方网>科技服务>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间:2015/12/25 9:20:55 来源: 作者:
  向日葵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褐斑病;常发生的虫害有向日葵暝,就上述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向日葵成株期的重要病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引起茎秆、花盘及种仁腐烂,一般减产10-30%,个别地块减产达80%。受害的种子味苦,含油量和品质降低。成株茎的中、下部感病时产生褐色凹陷的溃疡斑,引起植株折断,髓内生有黑色菌核。花盘受害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严重时脱落掉地,瘦果腐烂失收。受害轻的花盘形成的种子粒小、空秕、无光泽、味苦、失掉食用价值。 该病由向日葵菌核病菌侵染致病,菌丝体发达,白色,密集后形成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以及混杂在种子之间和种皮内越冬,第二年春暖气温达10℃左右越冬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后引起发病。连作、多雨、土壤潮湿、温度偏低的年份菌核病发生重。开花期多雨,花盘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5-6年轮作,避开前作土壤中越冬菌核的侵染。

  2.播种无病种子:严格选种,汰除病粒和菌核。

  3.中耕灭菌:在田间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初期,进行中耕,破坏子囊盘形成。此期结合人工除草铲地,也有破坏子囊盘形成作用。

  4.药剂防治:结盘初期每公顷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0.75-1.5千克,对水喷雾花盘,防治子囊孢子对花盘的侵害。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向日葵褐斑病 向日葵褐斑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的重要病害,成株期受害最重,形成叶片从下向上枯死,严重时引起全株早死。叶片上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病斑上长有很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产生穿孔。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狭长形。 该病由向日葵褐斑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越冬,下年7月大量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连阴多雨、夜间露水大、地势低洼、密植、重茬地等发病尤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出。早期发病的底部叶片,实行人工摘除,集中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药剂对本病均有效,用药量相同。为了一次施药兼治两种病害可对花盘和中下部叶片同时喷药,防治1-2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三)向日葵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的常发病害,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地区发病率可达40%,此病使向日葵植株矮小,不能结盘产生子实,严重者可致植株死亡,对向日葵生产威胁较大。向日葵霜霉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土壤、病残体越冬的病菌及种子带菌都可成为翌年发病的侵染源。 向日葵霜霉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时期不同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症状表现分为4种:①幼苗死亡:种子上带的病菌侵染幼苗后,使病苗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严重者未出土即死亡或出土后不久即枯死;②病株矮化: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株型矮小,节间缩短,茎瘦弱,叶片小而皱缩,色淡绿,叶背布满一层白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③产生叶斑和花腐,叶片受害后近叶片主脉处出现大型褪绿斑,背面覆盖一层白霉,花受害变褐腐烂,最后干枯。花盘受害当花盘无病部位转黄时,病部仍保持绿色,但花盘大小无变化,只是结实率较低,种子小而白;④隐症:被害幼苗体内有菌丝存在,但菌丝只向上扩展到10-25厘米处即不再向上蔓延,病株外表并不表现明显症状,环境条件适宜时,也可形成孢子囊和卵孢子。向日葵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受菌源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土壤内卵孢子数量多,重茬地发病重,春季雨量大,土壤潮湿易促进霜霉病大发生,幼苗出土后如果出现持续性低温、多雨、高湿的气候环境病势发展快。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

  2.消灭菌源: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彻底拔除,并集中烧毁,秋收后消除田间病株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种子处理:精选种子清除病粒。

  4.田间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每公顷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2.5-2.7千克;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0.9-1.5升;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0-1.5千克;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5-3.0千克;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0.9-1.125升;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8-3.0升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喷洒一次,最好轮换用药,视病情喷洒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四)向日葵白粉病向日葵白粉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常发病害。向日葵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植株较矮,子粒不饱满。向日葵白粉病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体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宜孢子萌发,在温度16-24℃时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大面积轮作: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2.化学防治:每公顷用400克/升氟硅唑(福星)乳油0.12-0.14升;或20%三唑酮乳油0.6-0.7升;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0.75-1.25千克;或250克/升丙环唑(敌力脱)乳油0.5升;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1.8升,对水喷雾。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五)向日葵螟向日葵螟又叫葵螟,是我省危害向日葵籽实的重要害虫,发生严重地块一个葵盘上有幼虫30-50头,最高130多头,将籽仁吃空,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成虫为体长8-12毫米小蛾,前翅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幼虫体长约18毫米,浅黄灰色,背面有3条淡棕色纵带。 该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第一代幼虫危害向日葵。每年7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迁入葵花地取食,并在花盘上产卵,8月上旬孵出幼虫取食种子,常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并吐丝结网,受害花盘遇雨引起腐烂,但不掉落,可与菌核病危害相区别。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虫品种:一般果皮坚硬而厚,表皮光滑,子粒较小的品种抗虫。

  3.药剂防治:在8月上旬花盘上幼虫孵化初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25克/升溴氰菌酯(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喷雾花盘。喷药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4.生物防治:在8月上旬成虫产卵期,向田间释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45万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对葵螟的寄生特性,防效也很好,并可生产出绿色标准的子实。

  (六)白星花金龟白星花金龟是东北地区向日葵产区发生较普遍的害虫,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金龟子、铜壳螂。成虫主要取食玉米、向日葵、蔬菜、果树的花器,为害玉米时成虫食害花丝,为害向日葵则食害向日葵花盘,致葵盘腐烂。  向日葵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褐斑病;常发生的虫害有向日葵暝,就上述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向日葵成株期的重要病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引起茎秆、花盘及种仁腐烂,一般减产10-30%,个别地块减产达80%。受害的种子味苦,含油量和品质降低。成株茎的中、下部感病时产生褐色凹陷的溃疡斑,引起植株折断,髓内生有黑色菌核。花盘受害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严重时脱落掉地,瘦果腐烂失收。受害轻的花盘形成的种子粒小、空秕、无光泽、味苦、失掉食用价值。 该病由向日葵菌核病菌侵染致病,菌丝体发达,白色,密集后形成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以及混杂在种子之间和种皮内越冬,第二年春暖气温达10℃左右越冬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后引起发病。连作、多雨、土壤潮湿、温度偏低的年份菌核病发生重。开花期多雨,花盘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5-6年轮作,避开前作土壤中越冬菌核的侵染。

  2.播种无病种子:严格选种,汰除病粒和菌核。

  3.中耕灭菌:在田间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初期,进行中耕,破坏子囊盘形成。此期结合人工除草铲地,也有破坏子囊盘形成作用。

  4.药剂防治:结盘初期每公顷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0.75-1.5千克,对水喷雾花盘,防治子囊孢子对花盘的侵害。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向日葵褐斑病 向日葵褐斑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的重要病害,成株期受害最重,形成叶片从下向上枯死,严重时引起全株早死。叶片上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病斑上长有很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产生穿孔。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狭长形。 该病由向日葵褐斑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越冬,下年7月大量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连阴多雨、夜间露水大、地势低洼、密植、重茬地等发病尤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出。早期发病的底部叶片,实行人工摘除,集中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药剂对本病均有效,用药量相同。为了一次施药兼治两种病害可对花盘和中下部叶片同时喷药,防治1-2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三)向日葵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的常发病害,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地区发病率可达40%,此病使向日葵植株矮小,不能结盘产生子实,严重者可致植株死亡,对向日葵生产威胁较大。向日葵霜霉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土壤、病残体越冬的病菌及种子带菌都可成为翌年发病的侵染源。 向日葵霜霉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时期不同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症状表现分为4种:①幼苗死亡:种子上带的病菌侵染幼苗后,使病苗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严重者未出土即死亡或出土后不久即枯死;②病株矮化: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株型矮小,节间缩短,茎瘦弱,叶片小而皱缩,色淡绿,叶背布满一层白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③产生叶斑和花腐,叶片受害后近叶片主脉处出现大型褪绿斑,背面覆盖一层白霉,花受害变褐腐烂,最后干枯。花盘受害当花盘无病部位转黄时,病部仍保持绿色,但花盘大小无变化,只是结实率较低,种子小而白;④隐症:被害幼苗体内有菌丝存在,但菌丝只向上扩展到10-25厘米处即不再向上蔓延,病株外表并不表现明显症状,环境条件适宜时,也可形成孢子囊和卵孢子。向日葵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受菌源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土壤内卵孢子数量多,重茬地发病重,春季雨量大,土壤潮湿易促进霜霉病大发生,幼苗出土后如果出现持续性低温、多雨、高湿的气候环境病势发展快。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

  2.消灭菌源: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彻底拔除,并集中烧毁,秋收后消除田间病株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种子处理:精选种子清除病粒。

  4.田间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每公顷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2.5-2.7千克;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0.9-1.5升;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0-1.5千克;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5-3.0千克;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0.9-1.125升;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8-3.0升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喷洒一次,最好轮换用药,视病情喷洒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四)向日葵白粉病向日葵白粉病是黑龙江省向日葵常发病害。向日葵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植株较矮,子粒不饱满。向日葵白粉病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体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宜孢子萌发,在温度16-24℃时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大面积轮作: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2.化学防治:每公顷用400克/升氟硅唑(福星)乳油0.12-0.14升;或20%三唑酮乳油0.6-0.7升;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0.75-1.25千克;或250克/升丙环唑(敌力脱)乳油0.5升;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1.8升,对水喷雾。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五)向日葵螟向日葵螟又叫葵螟,是我省危害向日葵籽实的重要害虫,发生严重地块一个葵盘上有幼虫30-50头,最高130多头,将籽仁吃空,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成虫为体长8-12毫米小蛾,前翅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幼虫体长约18毫米,浅黄灰色,背面有3条淡棕色纵带。 该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第一代幼虫危害向日葵。每年7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迁入葵花地取食,并在花盘上产卵,8月上旬孵出幼虫取食种子,常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并吐丝结网,受害花盘遇雨引起腐烂,但不掉落,可与菌核病危害相区别。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虫品种:一般果皮坚硬而厚,表皮光滑,子粒较小的品种抗虫。

  3.药剂防治:在8月上旬花盘上幼虫孵化初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25克/升溴氰菌酯(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喷雾花盘。喷药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4.生物防治:在8月上旬成虫产卵期,向田间释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45万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对葵螟的寄生特性,防效也很好,并可生产出绿色标准的子实。

  (六)白星花金龟白星花金龟是东北地区向日葵产区发生较普遍的害虫,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金龟子、铜壳螂。成虫主要取食玉米、向日葵、蔬菜、果树的花器,为害玉米时成虫食害花丝,为害向日葵则食害向日葵花盘,致葵盘腐烂。白金花金龟一年发生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出现,6-7月为发生盛期,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对酒醋味有趋性,飞翔力强,常群聚为害,产卵于土中。幼虫(蛴螬)多以腐败物为食。

  防治方法:

  1.选用果壳坚硬、厚而光滑的抗虫品种。

  2.注意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3.利用黑光灯、高压明光汞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4.在成虫产卵期每公顷用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3-0.4升;或25克/升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0.3-0.4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4升对水叶面喷雾。喷药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白金花金龟一年发生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出现,6-7月为发生盛期,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对酒醋味有趋性,飞翔力强,常群聚为害,产卵于土中。幼虫(蛴螬)多以腐败物为食。

  防治方法:

  1.选用果壳坚硬、厚而光滑的抗虫品种。

  2.注意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3.利用黑光灯、高压明光汞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4.在成虫产卵期每公顷用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3-0.4升;或25克/升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0.3-0.4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4升对水叶面喷雾。喷药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地 址: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新鹏路688号 邮 编:735100
电 话:0937-6219516 6210129 传 真:0937-6219596
皇冠直营现金网官方网的版权所有 皇冠直营现金网官方网 copyrights © 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制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