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办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发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6.0%,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
该报告评价工作由农业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会同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共同开展,是第二年发布评价报告。与上年相比,参与县域数量稳步增加、数据质量明显提升,共有2329个县(市、区)的有效数据参与评价,基本实现涉农县域全覆盖。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6%
经综合测算,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6.0%,其中东部地区为41.3% ,中部地区为36.8% ,西部地区为31.0% 。
分省份看,高于全国发展总体水平的有13个省份,其中,浙江省在全国处于明显领先地位,发展水平为68.8%,上海市和江苏省分居第二、第三位,分别为51.0%和47.7%。
从县域看,发展水平排名全国前100的县(市、区)平均发展水平为69.2%,排名全国前500的县(市、区) 为52.5%。发展水平超过60%的县(市、区)有122个,占比为5.2%;处于30%-60%的有1453个,占比为62.4%;低于30%的有754个,占比为32.4%。高于全国发展总体水平的县(市、区)有1192个,占比为51.2%。
另外,报告显示,
·全国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75.5%
·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总投入182.1亿元
·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本总投入478.5亿
·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23.8%
·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为10.0%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17.2%
·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达74.0%
·“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为66.7%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水平为65.3%
·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25.4%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频出
从省级层面来看,河北、辽宁、江西、河南等多个省份配套出台了相关文件,江苏已将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浙江正在积极争取。从县域层面看,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排名全国前500的县(市、区)平均发展水平从2018年的45.1%增长到2019年的52.5%,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信息化向基层基础快速延伸。随着4g和光纤网络在农村地区有效覆盖的不断扩大和电信普遍服务的深入推进,2019年全国县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8.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73.5%、68.2% 、65.9%,总体差距较小。数字化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让党务、村务、财务更加透明公开。“雪亮工程” 成为平安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子商务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站点和益农信息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农业生产数字转型加快推进。2019年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比上年提升了5.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齐平,信息化正在助力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弯道超车”。信息技术在设施栽培和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生猪生产恢复中,智能化大型养猪场成为生猪产能增长的主力,2019年我国畜禽养殖信息化水平已超过30% 。
市场主体正在成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2019年社会资本在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总投入是财政总投入的2.6倍。发展水平排名全国前100的县(市、区)中,社会资本投入186.0亿元,是财政投入的 3.3倍;排名前500的县 (市、区) 中,社会资本投入284.0亿元,是财政投入的2.7倍。在全国范围内,社会资本投入超过财政投入的县域有962 个。
数字农业农村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速交叉融合。总的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数字技术将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县域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阵地。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日益强大的新动能。从数字农业看,传统农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将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的融合将加快由消费向生产、加工延伸,智慧农业建设将开启新的局面。从数字乡村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明显加强,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将明显缩小。“互联网 政务服务”将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潜力将呈现加快释放的趋势。从农业产业数字化看,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将加快推进,以此推动农业产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数字产业化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北斗、5g、物联网将加速在农村布局,农业专用传感器、智能装备制造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