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下去,到春节前后就能收了。” 在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镇苗谷村,230亩蔬菜种植已经完成。该基地由合作社组织实施,采取统一管理,订单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改变了苗谷村过去村民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的面貌。
村民潘之义告诉记者,之前他们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为主。因为交通运输成本高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种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直到2017年合租社的成立,通过流转土地和开荒,才真正意义上把蔬菜种植变成了产业。 “现在有经济效益了,230亩土地由合作统一管理,村民们有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还有统一组织的劳动务工收入,把土地的价值挖掘了出来,真正惠及到了我们村民。”苗谷村民潘之义说。 潘之义虽然没有土地在这230亩中,但是他也加入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中参与劳务,并在2018年获得劳务收入3万余元,合作社产业分红403元。
现在苗谷村蔬菜产业发展能有这样的效益,得力于当初村主任等合作社成员的牵头。据介绍,当时他们发现村里有部分土地丢荒,长期无人耕作,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他们也明白,这里的条件适合素材种植。 “当时我们就有九个人入股成立合作社,每人出资一万把荒了的地用起来,能够开荒的地方开出来,在加上从村民手中流转,就把蔬菜产业做了起来。”苗谷村主任潘寨福说。 虽然是九个人自己出资做起来的产业,但是合作社依然将该产业当做扶贫产业运营。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到基地进行务工,按每人每天100元进行工资发放。在土地流转方面,给与农户每年每亩600元的流转费用。起初成立合作社的9人当中,就有5人是贫困户。
村主任潘寨福告诉记者,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合作社目前没有任何利润,现下主要以带动贫困户增收和产业发展为首要任务。在利益链接上每年按6%给贫困户分红,其余94%都用于产业发展、劳务支出、运输等方面。2019年共支出劳务费用12万元左右,其中涉及贫困户35户。 产业成规模了、发展起来了,这也就带动了其他村民也种起了蔬菜,村民王忠华就是其中一户。他告诉记者,之前发展蔬菜产业时,自己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直至看到产业切实给村民带来收入后,他才把自己家的两亩土地种上了蔬菜。 “虽然我种的不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但是我种出来合作社也给我回收,除了自己吃的,上一季蔬菜收入有三千多元。”苗谷村民王忠华说。 据了解,苗谷村蔬菜产业着力于有机蔬菜进行打造,按照季节轮番种植季节性蔬菜,力求做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品价值效益最大化,群众利益最大化,真正惠及到村里农户。
“现在我们主要还在发展中,到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会通过合作社积累一定的村集体经济。之后逐步减少合作社收益的比例,最大化的把利益让给村民。”苗谷村脱贫攻坚指挥所长蒙正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