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0多亩的田间,62个摄像头遍布地头,农场不见一人。此时,农场主李涛正坐在办公室内盯着电脑,农场里每一处农作物的长势、每一个角落的情形,都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这是出现在襄阳市襄州区幸达鑫家庭农场的一幕,智能农业系统使农民能够通过指尖控制着整个田地的生产和管理全过程。
一头连接科研院校、专家院士,一头连着大田的科技生产,襄州区充分利用专家院士工作站科技推广的作用,大力培育自城市返乡的“绿领”、成长于乡间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的科技理念和要素,使得产业化农业经营模式形成新气候。
为顺应现代农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襄州区强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牵动工程”,大力发展合作农业。黄龙镇依托花卉苗木发展绿色产业,现有9家苗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苗木1万多亩,采用“合作社 农户 基地 互联网”模式进行网上销售,苗木远销云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省市,还撬动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对该镇家庭农场、养殖场、荒山、荒坡等植树造林50余万株,将黄龙镇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
随着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的聚合协同、优化组合,科技创新与新型主体带来的“源源甘泉”哺育了襄州沃野,也滋润了农民的心田。2018年,襄州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家庭农场60家,土地流转面积达52万亩。在智能农业服务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带动下,襄州区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8万亩,全区农业生产进一步提质增效,粮食总产量达27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
“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湖北省关于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以家庭承包为基础、规模经营为前提、合作农业为载体、大机械大水利大科技为核心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和样板区。”襄州区委书记杨兴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也是人们生活、企业生产的源头和保障,要把现代农业作为最大的基础,深入实施产能提升战略,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区新优势。
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真正落到粮食主产区,襄州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来了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纷纷落子。正大集团促“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鲁花则让襄州的“一滴油”再添醇香……
从农场到餐桌,以全球标准追求可靠品质的正大集团集农作物育、繁、推、服于一体,不断在襄州区延伸产业链,让规模化的养殖成为可能。2010年,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在襄州开工建设;2014年,落户双沟的正大饲料新厂建成投产,设备智能化及人均产能世界领先,年产能36万吨,生产部仅20人。2016年底,正大食品襄阳公司的屠宰厂投产,来自欧洲的屠宰分割生产线每小时能屠宰生猪400头。从种养到加工销售,正大集团在襄阳打造出一条规模大、效益好、品质高的全产业链条。
随着正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不断发展,襄州区则正式崛起了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排名全国前十的种子供应商、全国首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基地、生产工艺全球领先的全自动熟食加工生产线……
致力于把“一壶油”产业做大做强,襄阳鲁花投资10亿元,在襄州区建设四期生物科技调味品及产能提升项目,花生油年生产能力将提升5万吨,菜籽油生产能力将提升3万吨,建造了襄阳鲁花综合物流中心。
“襄阳鲁花已经发展成为鲁花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我们将体现出襄阳鲁花米、面、油、调味品生产的优势,全力支持襄阳鲁花扩产扩能。”鲁花集团执行总裁宫旭洲说。
在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现有优势资源的同时,襄州区还积极招引农业科技项目落户,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绿色硅谷”。去年,襄州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65家。
2018年,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下,襄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外贸出口59910万美元,跻身“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并排名第8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