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
主要特征:
1.产品品质的主导性。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质量是维护品牌农产品信誉、巩固市场的“命根子”。为实现品牌农业对农产品高品质的要求,必须重视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土壤、水、空气以及种子、农机、饲料、农药、化肥乃至劳动力或管理者等生产要素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如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必须符合相应的行为规范。
2.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品牌农业是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农业,它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也不是计划出来的农业,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度商品化的农业。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尊重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关注区域农业与其它区域农业之间、农业产业内部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态势。因此,品牌农业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应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到制高点。
3.生产经营的规模性。规模是品牌的基石,要打造著名的农业品牌,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即要做到“大”。因此,品牌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根据农业区域的自然资源因素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产区,另一方面要求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4.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生产经营的条件不一,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模式。一是自然资源型,即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条件形成农产品地域特色的品牌创建模式;二是企业加工型,即以当地的天然动植物为原料,通过加工改变外观形态,保持其品质稳定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创建模式;三是产业文化型,即根据当地农业产业资源特色,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创绿色品牌,满足一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绿色空间需求的品牌创建模式。
5.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当今的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不断快速变化的时代,农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加剧了其生命周期缩短的进程。今天的优势,也可能就是明天被淘汰的劣势。因此,把产业的发展希望寄托在任何具体的农产品上,难于保证其持续发展。而品牌是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是经营主体与顾客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的浓缩。它是经营主体的一项无形资产,不会随产品的淘汰而消失,相反,它可凭借良好的形象和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发挥其集聚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作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创新,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保持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品牌与农业的链接可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消费安全的保障性。品牌是产品质量和特色的标志,是经营业主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无形契约。同时,品牌农产品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农产品进行检验。因此,在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需求追求绿色、环保、无污染、益健康等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品牌农产品必将成为人们放心消费的首选。可以说品牌是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是对消费安全性的一种保障。